1950 年代聖經報...
這次為大家介紹的,相信是1950年代印刷的《聖經報》宣傳單張。 單張上的地址為...
我們在使徒保羅的事奉中,看見一種極其寶貴的配合,就是喜樂與負擔。這兩者在感覺上是相反的,卻構成一種反合性的整體,使保羅的事奉大有功效,留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榜樣。
(一)保羅在事奉中的喜樂
試以腓立比書為例:
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為福音坐監時寫的一封信,並且當時他預感自己殉道已經不遠。 但是他在這一封書信裡面有十七次提及他的喜樂。例如他在二17說:「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,我若被澆在其上也是喜樂,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。你們也要照樣喜樂,並且與我一同喜樂。」此處 的「澆奠」二字就是指他的死說的。
腓立比教會使我們立刻想起當日保羅與西拉在那里為福音坐監,被棍打,但是他們卻在「半夜」最孤單、淒涼、痛苦時,高唱詩歌讚美神。 (徒十六25)
(二)保羅在事奉中的負擔
保羅是一位流淚的使徒,正如耶利米是一位流淚的先知。他的眼淚表現了他心中的負擔。 他說,他在以弗所三年之久,晝夜不住地流淚工作(徒二十31)他為了哥林多的教會「多多的流淚」(林後二4)
保羅在哥林多教會裡面被人誤會、中傷、批評,排斥,這一切使他的心傷痛破碎,不得已而向他們剖白自己。恰因這一種處境,我們才能擁有哥林多後書中保羅至情的流露,得窺他的真實內心世界——一顆偉大心靈赤裸的呈現在我們眼前:
最後,讓我們聆聽保羅綜述他為福音所付的沉重代價:勞苦、坐監、鞭打、冒死、船壞、海難、遠程跋涉、盜劫、曠野險程、勞困、飢渴、赤身露體、被陷害、出賣、為 眾教會掛心……(林後11:23~29)在這一切之中,他說: 「我為基督的緣故,就以軟弱、凌辱、急難、逼迫、困苦、 為可喜樂的。”(林後12:10)
求主賜給我們事奉中的負擔與喜樂。
(2001年11月7日寫於香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