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非拉鐵非教會

陳永浩

非拉鐵非教會,究竟好在哪裡?(啟三7-13)

在啟示錄的七教會書信中,我們時常都留意◎哪個教會被耶穌稱許,哪個教會被主責備。能榮幸地當上「只有稱讚,沒有責備」的教會,就只有士每拿和非拉鐵非兩家,世代稱頌。可是,有時筆者也很好奇:這兩個教會,究竟好在哪裡?

非拉鐵非城是富裕的城市,位於交通要道,盛產葡萄,但教會卻是數一數二的微小。聖經說他們「略有一點力量」(8節),新漢語譯本中更形容為只有「些微的力量」。我們今天講教會增長,強調「人多勢眾,愈大愈好」,如果教會人數不多,力量微小,一定是出了各樣問題了:牧師魅力不足?講道不精彩?傳道不努力?……總之就不是好教會了!

那還不止呢!現今社會講求和諧,要求同存異。為◎教會的發展,我們理應給人好印象,入鄉要隨俗,信仰本色化,必須跟社會各階層打好交道。跟福音對象打好關係是最起碼的吧!偏偏非拉鐵非教會的做法背道而馳:他們因堅持信仰而得罪羅馬政權(非拉鐵非城曾易名為「新該撒城」,以紀念該地大地震後,提比利亞王撥款重建之恩),連自己的同鄉也不接納他們。與士每拿教會一樣,非拉鐵非教會的信徒被猶太會堂趕了出去。可想而知,非拉鐵非教會的處境極不容易,更遑論成功了。

當然,以上的純屬「怪論」,不必深究。但非拉鐵非教會在這種情況下,仍受到耶穌基督讚賞,他們所具備的特點,我們應多加留心。我們今日看教會的人數要多,要有名聲,做大事工,計算果效,主耶穌看重的卻是「遵守我的道,沒有否認我的名」(8節,和修版)。處於大逼迫中的非拉鐵非教會,用世俗的眼光來看,縱然是微小的,看似失敗,卻憑◎努力持守主名而成為最堅強的見證人,得到讚許。

非拉鐵非本身已不是猶太人的城市,作為少數的猶太人,非但得不到同鄉的接納,更被趕出會堂,一定感到難受。然而,究竟誰才是「真猶太人」?書信的起首,形容說話的是「拿着大衛的鑰匙,開了就沒有人能關,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」(7節),已表明是猶太人君王的背景,而信中也明言猶太一會的「不是猶太人,而是說謊的人」(9節,新譯本)。不過,經文重點不是要證明這伙人的假,而是耶穌的真:要當◎這班假猶太人面前,證明非拉鐵非教會是被愛的(經文原意有「揀選了他們成為祂的子民」的意思),而且當試煉來臨時,主必保守他們。這些才是神與真猶太人的關係。

當然,非拉鐵非教會是要繼續努力的。經文強調要「持守」教會所擁有的「冠冕」(11節,指運動競賽中得勝者的「桂冠」),賽事尚未完結,未到最後一刻也不可鬆懈,免得有人奪去冠冕,又或因犯規而被取消資格。信中最後說到「得勝的,我將使他在我神的殿中作柱子」,並且其上刻上三個名字:「我神的名」,表明得勝全歸真神;「我神的城的名」,表明他們被接納為猶太人,住在新耶路撒冷名下;「我的新名」,耶穌基督在新天新地再臨之後的新名。這也許是對非拉鐵非教會的安慰——因為這城從前因不同緣故或為了奉承不同的統治者而「被改名」,但非拉鐵非教會卻以「持守主名」著稱,這豈不是神特別欣賞的嗎?

在最艱難的時刻仍能持守主名,非拉鐵非教會,好!

(刊於 2000 年復刊後第 51 期)

相關文章

支持《聖經報》

若你有感動支持我們數碼化及線上出版《聖經報》的工作,請按下面支持奉獻。

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