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你們是世上的鹽

張慕皚

鹽的功用 

鹽在古代的中東一帶,用途很廣,是一種很高貴的東西。鹽在屬靈上的含義也很多,要明白主所說的:『你們是世上的鹽,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鹹呢?』太五:十三 必先明白鹽在古代的功用和意義。

自古至今,調味是鹽的最大的功用。約伯在自述苦况時說:『物淡而無鹽,豈可喫麼?」伯六:六可見在古代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。鹽在古代人眼光中的高貴,在「鹽約」中可見一斑,阿拉伯人往往用鹽來作立約的根據,阿拉伯文的「約」和「鹽」都是同一個字。同桌吃過鹽的,表示友情永固,甚至一生不能互相傷害。在舊約中神與人立約也用鹽來作記號,神更以「鹽約」來作大衛永遠得國的保證申十三:五。鹽持久不會壞的特性,用來作立約的根據,是再適合不過的了。

摩西的律法也規定用鹽來獻 祭,一切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,神稱之爲立約的鹽未二:十三,不但素祭要用鹽,燔祭也當用鹽。
鹽在古代常用來撒在地上,以抑止農作物的生長。神在申命記中預言以色列人將領受的刑罰之一就是『遍地有硫磺,有鹽鹵,有火蹟,沒有耕種,沒有出產,連草都不生長。』申廿九:廿三 鹼地就是沒有人居住的曠野乾旱之地,鹹地可作居所就等於曠野 可作住處一樣的可貴伯卅九:六。阿比米勒把鹽撒在示劍城上,使它永遠荒廢不能有耕種,成爲曠野之地參士九:四五。

鹽在古代也常被用來作消毒的藥品,初生的嬰孩要用鹽水來洗,或把鹽撒在身上結十六:四。先知以利沙更用鹽來治苦水王下二:廿—廿二。

鹽失了味 

鹽之失味不是現代人所有的經驗。那麼主爲什會說:『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鹹呢?」很多人對這句話感覺疑惑不解,以爲與科學不相符。解經家也提出很多不同的解釋。

有人以爲主在此非提出一項事實,而是作一個不可能的假設。也有人引證古書,指出有人確曾在旅行中遇見無味的鹽,有人曾見過在西頓境内,無味的鹽乃常見之事。雨水和日頭的侵襲,往往使食鹽失味。西頓的人於是把這些無用的鹽丟出路上給人踐踏。這些見證是眞是假,不可而知,也不能給這節經文以圓滿的解說。也有人引證阿拉伯麵包焙場的經驗來解釋這個問題,原來阿拉伯麵包匠多用駱駝糞來作燃料,駱駝燃燒力很低,於 是他們要在爐底放一層鹽,以加强火力。經過十多年鹽失卻能力,麵包匠便得把舊鹽丟出,換上一層新鹽。不過這個解說也有他的缺點。第一,主在此所指的是日常食鹽,「鹽失味」一詞是猶太人當時常用的一句成語。第二,主用來作比喻的東西,都是當時一班人常用和常聽見的東西。耶穌若要引用阿拉伯人經驗,他必會先解釋一番。這就與用比喻的原則相違反了。

那麼鹽失味的解釋在那裏。要明白箇中眞相,我們必須先了解當時猶太人用鹽的來源。首先,古代猶太人家中的鹽並非如我們現代人用的鹽一樣,經過仔細的提鍊,並且加工製造過的。
猶太人食鹽最大的來源是死海一帶岸邊。那裏有不少小湖,夏天水分蒸發出去後便成爲寶貴的鹽田。還有一些小的鹽山,也是食鹽的主要來源。甚至有時這裏的山崖也都包上一層鹽石。

這些沒有經過提鍊的鹽,含有很多其他的化學成分,如鎂,石灰和其他雜質。沿海一帶的鹽石,表面一層往往受水分的影響而失了鹽質,變成無味的廢物。鹽放在家中潮濕的地方貯藏過久,鹽質也易失去。於是猶太人便把這些無用的鹽丟到外面去。

這是近代著名的德國聖經學者 W. Bauer 和 J. Jeremias 提出的解釋。這是對「鹽失味」的一個最圓滿解答。主在福音書中論鹽的原文用字很值得研究。在馬太和路加「失味」一字希臘文是「愚拙」,因此根據這兩卷書,主是說:「鹽若變成愚拙。」但在馬可福音「失味」一詞的希臘文卻是「失了鹽」的意思。主是說:「鹽若失了鹽,」換句話說:「鹽若失了鹽質,只剩下其他雜質,就要被丟在外面。」舉個例說,當時的食鹽有S(鹽), A,B,C 等成分。「失味」或「失鹽」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了 S(鹽),只剩下 A,B,C 等雜質。這個解說正與以上提出猶太人鹽失味的日常經驗相符合。不過問題就是爲何馬太和路加要用「愚拙」一字,在此 Jeremias 給我們一個很圓滿的解答。原來主 當時是說亞拉伯語的。亞拉伯文的「失鹽」一字亦可解作「愚拙」。馬太和路加把耶穌講的亞拉伯語繙成希臘文時,選用「愚拙」而馬可卻用「失鹽」。馬太和路加對主的教訓可算是作更進一步的解釋。

從猶太人食鹽的來源與聖經用字的研究,我們對主論鹽的教訓可以得到正確和寶貴的亮光,可惜 Jeremias 沒有利用這些資料對鹽的教訓作進一步的探討。

鹽的信息 

前三本福音都記載主用鹽來作教訓太五:十三;可九:五十;路十四:卅五。究竟主用鹽來比喻甚麼?究竟主要我們如何做鹽?當我們提起鹽的時候,我們立刻聯想到鹽的三大作用:是防腐、消毒和調味。於是很多人便以爲主耶穌要我們在世人上 作防腐、消毒和調味。這種解法似乎忽略了這幾節經文的上下文,犯了斷章取義的毛病。

馬太福音論鹽的上文是八福,八福的中心思想並不在福,而在屬神子民的性格和特質。論完信徒應有的特質,主卽宣告說:『你們是世上的鹽,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鹹呢?』換句話說,主說:「如果你們沒有以上我提出來的幾種信徒應有的性格和特質,你們就在世上起不了作用,要像鹽失了鹽質一樣的無用而被丟棄。」馬可福音論鹽的經文也是放在主論信徒應有的性格和特質之後。上文的意思乃是論信徒應經過十架的對付,積極 的對付肉體的墮性。天國的子民如果缺少了這種精神和特質,就是失了鹽質的鹽,是無用的廢物。

路加福音主論鹽的經文,也是放在論信徒特質之後。主在此提出的信徒應有的特質和精神乃是專一的愛主,完全的順服,而且背起十字架毫無保留的來跟從主。主說,如果天國的子民失去了這種背十字架,徹底跟從主的精神,就如鹽失了本質一樣,放在田裏或在糞裏都不合適。

爲什爲我以爲把防腐,消毒和調味三種意義,用來解釋論鹽不是把主的教訓表達得完全?第一,上面提出鹽在聖經和古代的用法和意義很廣,不只以上三項。那麼我們可否隨意的引用一些鹽的作用來解釋呢?這些沒有聖經根據的想像式解經,是十分危險的。第二,這種解法與上下文完全沒有關連。第三,把主論鹽的信息大大的打了折扣。我以爲當主說『你們是世上的鹽』的時候,我們應當用上文主耶穌所提出的性格和特質來作解釋,才不至於失去聖經本來的信息。我們也可以把防腐、消毒等特質放進去,但無論如何上文的教訓是不容忽視的。

近來聖經學者喜歡研究福音書著作的背境,很多人以爲作者只是把主在不同時間,不同地點的教訓和理論收集起來,編輯成書。這是否就是說,福音書中很多經文都是獨立的,上下文的意思無關重要(如以上主論鹽的三段經文),在此不能討論這種看法的是與非。不過,在此要指出的就是,無論作者如何的搜集材料,編輯成書,我們都應該相信: 第一,他們有神的默示寫成的;第二,作者心目中是要寫一本有連貫性,有中心,有目的之書;第三,他們所寫的書是神給我們的信息;第四,可能這些教訓眞的是本來獨立的(我們不可而知),不過他們是有神的默示把他們連貫起來的。主在福音書中論鹽的中心思想不在於「鹽的性質」,乃是在於「失味」或「失鹽」,主乃是教訓我們不要做一個失了信徒應有的特質和精神的天國子民。主當時是特別用來教訓猶太人的。主警告他們不要以爲是神的選民便不會被神丟棄,如果他們失了神選民應有的特質和精神,神要把他們如失味的鹽一樣的丟出。主也照樣對今日的信徒作同樣的嚴重警告:「你們不要以爲得救了,就可以坐着等上天堂,如果你們不起作用,失去了信徒應有的本質,你們也要被丟棄。」

(作者為建道神學院前院長)

相關文章

支持《聖經報》

若你有感動支持我們數碼化及線上出版《聖經報》的工作,請按下面支持奉獻。

支持

https://bpprd.musirawaskab.go.id/logo/dana/ https://bpprd.musirawaskab.go.id/demo/ https://media.iass.or.id/ https://sipet.gunungmaskab.go.id/thailand/ https://pena.kalteng.go.id/public/fontawsome/s2024pulsa/ https://pmb.poltekesos.ac.id/product/PGacor/ https://pmb.ubd.ac.id/dokumen/demo/ https://media.iass.or.id/ https://pmb.ubd.ac.id/assets/gacor/ https://ispu.menlhk.go.id/21275xlqf1083of3195/ https://ispu.menlhk.go.id/18623zfcots4398163oo83039341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