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羅得——誰能明白男人心?

王大為

聖經中有許多成功的父親,也有不少失敗的父親,羅得就是其中一位。但奇怪的是,彼得後書二章七至八節竟然用「義人」來形容羅得,甚至說他的「義心」天天傷痛。讓我們一同來思想有關經文,嘗試探索一下這位極富爭議性的男人的內心世界。

一、寂寞的心(創十一27-32)
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,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,出了迦勒底的吾珥,要往迦南地去;他們走到哈蘭,就住在那裡。(創十一31)
羅得自幼喪父,所以不懂什麼是父親形象。創世記提及他有姊妹,但沒有提及母親,所以他母親是離世或改嫁了,我們不得而知。第十一章經文末段敘述年青的羅得跟著爺爺、伯父、伯母離開吾珥,開始尋找他鄉的故事。試想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人,父母不在身邊,整天跟著大人們顛沛流離,居無定所,他的內心有安全感嗎?即使他的親人是如何無微不至地照顧他,但寄人籬下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。羅得知道上帝要賜福亞伯蘭的後裔,雖然當時伯父膝下猶虛,但自己仍是與這個福氣無干的,他內心那種酸溜溜的感覺有誰明白?

二、進取的心(創十三1-11)
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,往東遷移;他們就彼此分離了。(創十三11)
羅得跟隨亞伯蘭從埃及回到迦南地,嘗過饑荒的苦頭,也試過富足的甜頭,由於埃及法老王因撒萊的緣故賞賜亞伯蘭,使他的金、銀、牲畜極多(創十三2)。羅得把一切看在眼裡,怎能不動心呢?於是,他開始建立自己的王國,希望也像亞伯蘭那麼富足。結果他成功了,但煩惱也來了:一山不能藏二虎,一地不能容兩家,因為他們的財物很多,家僕的磨擦也增多。幸好亞伯蘭厚道,先讓羅得揀選喜愛的地方。
很多人責怪羅得沒有禮讓的心,應讓長輩先選才是;但對進取拼搏、一心為實現理想的青年人來說,把握時機才是聰明,懂得抉擇才是智慧。也許他的內心在想,反正亞伯蘭已富足了,又有上帝的祝福;而他,此刻若不爭取,可能一世沒出息呀!

三、傷痛的心(創十九1-16)
羅得出來,把門關上,到眾人那裡,說:「眾弟兄,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。」(創十九6-7)
羅得離開亞伯蘭後,先是住在平原,後漸漸遷近城市。城市,應是安全的地方,但所多瑪城卻遭外敵攻擊擄掠,若不是亞伯蘭率軍營救,恐怕羅得連性命也難保。但奇怪的是,羅得獲救後,沒有搬到安全的地方,反而繼續留在「罪大惡極」的所多瑪城(創十三13)。他是留戀財富物業,還是貪圖名利地位?我們不大清楚,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︰羅得住在這樣的城市並不好受,每天所見所聞都令他的「義心天天傷痛」(彼後二8)。
最傷痛的是兩個天使來訪家中,遭到城內惡人騷擾,羅得為了保護客人,混亂之間竟提出犧牲自己女兒貞操的糊塗主意。當然,現在我們可輕易判斷羅得的愚昧,但當時他內心的掙扎和傷痛,又有誰可以明白呢?幸好兩個天使及時伸手將羅得拉進屋去,把門關上,才避過了一場令人更傷痛的悲劇發生。

四、失落的心(創十九17-38)
看哪,這座城又小又近,容易逃到,這不是一個小的嗎?求你容我逃到那裡,我的性命就得存活。(創十九20)
當羅得宣告耶和華上帝要毀滅所多瑪城的消息後,沒有人理睬他,以為他在戲笑。面對即將被毀滅的城市和家園,一生的努力將化為灰燼,當時羅得的內心是何等唏噓!人生最後的願望,不過是逃到安全的小地方棲身保命。故事的結局是︰上帝完全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,羅得的妻子因回頭一看,就變成鹽柱。後來,羅得與兩個女兒逃到山洞內,道德敗壞的女兒竟然施計灌醉老父以行亂淪。年老的羅得,不僅失去所有財產,更失去老伴、失去女兒,失落的心可想而知!

綜觀羅得一生,他的確稱不上是成功的父親,劣行多於「義行」,但他被稱為「義人」,也許就是因為他仍存一顆天天傷痛的「義心」。作父親的,豈能沒有這樣的「義心」?

(作者為基督教伯特利會遵理堂主任牧師)

(刊於 2000 年復刊後第 54 期)

相關文章

支持《聖經報》

若你有感動支持我們數碼化及線上出版《聖經報》的工作,請按下面支持奉獻。

支持